本期要點
一、政策動態
(一)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
(二)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
(三)銀監會:著力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
(四)發改委發文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
二、行業訊息
(一)重鋼365億債務重整完成凈收益20億 市值突破200億
(二)上市企業收到政府補助處置“僵尸企業”
(三)河南首架本土經營性租賃飛機落地鄭州
一、政策動態
(一)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
為規范商業銀行委托貸款業務,加強風險防范,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銀監會制定了《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于近日正式發布。
《辦法》分為五章、三十三條。重點規范了以下方面:
一是明確委托貸款的業務定位和各方當事人職責。《辦法》明確委托貸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的委托代理業務,商業銀行作為受托人,按照權責利匹配原則提供服務,不得代委托人確定借款人,不得參與貸款決策,不得提供各種形式擔保;委托人應自行確定委托貸款的借款人,對借款人資質、貸款項目等進行審查,并承擔委托貸款的信用風險。
二是規范委托貸款的資金來源。《辦法》對委托貸款資金來源提出合法合規性要求,商業銀行不得接受受托管理的他人資金、銀行的授信資金、具有特定用途的各類專項基金、其他債務性資金和無法證明來源的資金等發放委托貸款。
三是規范委托貸款的資金用途。《辦法》體現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總體要求,明確規定委托資金用途應符合法律法規、國家宏觀調控和產業政策,資金不得用于生產、經營或投資國家禁止的領域和用途,不得從事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資產管理產品等投資,不得作為注冊資本金、注冊驗資,不得用于股本權益性投資或增資擴股等。
四是要求商業銀行加強委托貸款風險管理。《辦法》要求商業銀行將委托貸款業務與自營業務嚴格區分,加強風險隔離和業務管理。商業銀行應建立、完善委托貸款管理信息系統,確保該項業務信息的完整、連續、準確和可追溯。
五是加強委托貸款業務的監管。《辦法》明確,商業銀行違規辦理委托貸款業務的,由銀監會或其派出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其行為嚴重危及商業銀行的穩健運行、損害客戶合法權益的,銀監會或其派出機構將對違規辦理委托貸款業務的商業銀行依法采取相應監管措施或實施處罰。
(二)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
為推動商業銀行強化大額風險暴露管理,有效防控集中度風險,銀監會制定了《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包括六章45條以及六個附件。六章分別是總則、大額風險暴露監管要求、風險暴露計算、大額風險暴露管理、監督管理和附則。附件分別是關聯客戶識別方法、特定風險暴露計算方法、交易賬戶風險暴露計算方法、表外項目信用轉換系數、合格質物及合格保證范圍、過渡期分階段達標要求。
《辦法》明確了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監管標準,規定了風險暴露計算范圍和方法,從組織架構、管理制度、內部限額、信息系統等方面對商業銀行強化大額風險管控提出具體要求,并明確了監管部門可以采取的監管措施。
《辦法》設定了三大方面監管標準:
第一,對于非同業單一客戶,《辦法》重申了《商業銀行法》貸款不超過資本10%的要求,同時規定包括貸款在內的所有信用風險暴露不得超過一級資本15%。(國內絕大多數銀行已經達到上述監管標準)
第二,對于非同業關聯客戶,《辦法》規定其風險暴露不得超過一級資本的20%。
第三,對于同業客戶,《辦法》按照巴塞爾委員會監管要求,規定其風險暴露不得超過一級資本25%。
考慮到部分銀行同業風險暴露超過了《辦法》規定的監管標準,《辦法》對同業客戶風險暴露設置了三年過渡期。
大額風險暴露覆蓋銀行六大類業務:
銀行承擔信用風險的所有授信業務均納入大額風險暴露監管框架,具體包括六大類:一是貸款、投資債券、存放同業等表內授信業務;二是資產管理產品或資產證券化產品投資業務;三是債券、股票及其衍生工具交易;四是場外衍生工具、證券融資交易;五是擔保、承諾等表外業務;六是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信用風險由商業銀行承擔的其它業務。
《辦法》對銀行業的影響:
提高了單家銀行對單個同業客戶風險暴露的監管要求,與當前治理同業亂象的政策導向一致,有助于引導銀行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弱化對同業業務的依賴。
《辦法》明確了單家銀行對單個企業/集團的授信總量上限,進一步規范銀行同業業務,有助于引導銀行將更多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改變授信過程中“搭便車”“壘大戶”等現象,提高中小企業信貸可獲得性,改善信貸資源配置效率,降低系統性風險。
(三)銀監會:著力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
2018年1月4日上午,銀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同志主持召開黨委會議,傳達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結合銀行業改革發展監管實際,研究提出貫徹落實意見。會議要求,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支持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一是推動金融資源進一步向“三農”傾斜,積極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集體經濟壯大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加大對農村建設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投入。二是把普惠金融重點放在鄉村。建立普惠金融常態化督察機制,重點督察《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在鄉村的落實情況。指導已設立的普惠金融事業部完善運行機制,形成各具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務模式,提高服務“三農”的反應能力和審批效率。三是切實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強化金融服務方式創新,探索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業設施抵押貸款、大型農機設備租賃以及訂單融資、應收賬款融資等業務,深入推進“兩權”抵押貸款試點。
二、服務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一是強化政策引導。有針對性地持續健全扶貧小額信貸相關政策框架,指導銀行業機構安排專項資金,單獨考核責任,以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人口為重點,持續加大扶貧小額信貸投放力度。二是創新服務方式。引導銀行業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推進扶貧產品、服務、模式創新,原則上不允許上浮扶貧貸款利率,切實減輕農戶負擔。三是加強協作聯動。加強與財政、稅務等部門的協調配合,通過貨幣信貸引導、財政撬動、差別監管等政策措施,推動金融資源進一步向“三農”傾斜。
三、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一是推動各類涉農銀行業機構回歸本源,將服務農村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供差異化、特色化涉農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斷健全符合中國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二是完善村鎮銀行準入條件,繼續發展村鎮銀行等小微金融機構,提高農村基礎性金融服務的覆蓋率、滲透率和便捷性,做實基層網點。三是推動完善農業信貸擔保和保險保障體系,加強與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合作,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鄉村振興。
(四)發改委發文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
2018年1月5日發改委發文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支持有條件的煤炭企業之間實施兼并重組,支持發展煤電聯營,支持煤炭與煤化工企業兼并重組;到2020年底,爭取在全國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發展和培育一批現代化煤炭企業集團。
文件要求堅持市場主導、企業主體和政府支持相結合;堅持發展先進生產力和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相結合;堅持做強做優做大主業和上下游產業融合發展相結合;堅持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優化生產布局相結合。
文件要求通過兼并重組,實現煤炭企業平均規模明顯擴大,中低水平煤礦數量明顯減少,上下游產業融合度顯著提高,經濟活力得到增強,產業格局得到優化。到2020年底,爭取在全國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發展和培育一批現代化煤炭企業集團。關于過剩煤炭產能發改委作出以下指示:
要支持有條件的煤炭企業之間實施兼并重組。大力推進不同規模、不同區域、不同所有制、不同煤種的煤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豐富產品種類,提升企業規模,擴大覆蓋范圍,創新經營機制,進一步提升煤炭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推進中央專業煤炭企業重組其他涉煤中央企業所屬煤礦,實現專業煤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鼓勵各級國資監管機構設立資產管理專業平臺公司,通過資產移交等方式,對國有企業開辦煤礦業務進行整合。支持煤炭企業由單一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加快專業化公司建設,推動煤炭產業邁向中高端。
要通過兼并重組推動過剩產能退出。鼓勵通過兼并重組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其他不符合產業政策的產能,引導規模小、安全差、效率低的煤礦主動退出。引導和鼓勵對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實施方案以外的煤礦進行減量重組,培育和發展先進產能,保留煤礦能力不得高于重組前各煤礦能力總和,支持保留煤礦統一開發被重組煤礦剩余煤炭資源;允許資源不相鄰的煤礦異地減量重組,重組后資源分期開發,保留煤礦退出前不得開采被重組煤礦剩余煤炭資源,重組主體企業做出分期開發承諾,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向社會進行公告。有關省(區、市)制定具體方案并組織實施。
要通過兼并重組加快“僵尸企業”處置。堅持問題導向,從實際出發,對于因管理粗放、冗員較多、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低等原因暫時陷入困境,但具有一定發展潛力和重組價值的“僵尸企業”,支持實施兼并重組,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對于產能落后、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僵尸企業”,堅決停止各種不合理補貼,強化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執法約束,加快退出。
要通過兼并重組實現煤炭產業的優化布局。統籌資源稟賦、開發強度、市場區位、環境容量、輸送通道等因素,按照“壓縮東部、限制中部和東北、優化西部”的要求,進一步降低魯西、冀中、河南、兩淮煤炭基地生產規模,控制蒙東(東北)、寧東、晉北、晉中、晉東、云貴煤炭基地生產規模,支持陜北、神東、黃隴、新疆煤炭基地通過兼并重組適度擴大規模,減少區內開發主體數量。中南、西南、東北等小煤礦集中地區,應以淘汰退出為主。
二、行業訊息
(一)重鋼365億債務重整完成凈收益20億 市值突破200億
據公司公告,重慶鋼鐵自2017年8月1日起停牌,著手重整事宜。隨后于9月30日,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管理人收到四源合基金來函,四源合基金與重慶戰新基金因看好重慶鋼鐵司法重整后的發展前景,擬共同出資設立鋼鐵平臺公司作為投資人參與重慶鋼鐵此次重整。
四源合基金系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美國WL羅斯公司、中美綠色基金、招商局金融集團共同組建的中國第一支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旨在助力中國鋼鐵行業轉型升級以及推動新型國際產能合作。而重慶戰新基金系重慶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和重慶市國有企業發起設立的股權投資基金。
依照重整計劃,原股東重鋼集團分別于三家銀行解除共計7.52億股質押。并將10.04億股無限售流通股過戶給重慶長壽鋼鐵有限公司,完成過戶后,重鋼集團不再持有公司股份,而長壽鋼鐵持有近2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23.51%,為公司控股股東。
長壽鋼鐵入主后,重慶鋼鐵管理層進行了一系列人事調整,5名董事及2名監事辭職,包括周竹平在內多位來自“寶武系”的人士被提名為重慶鋼鐵新任董事及監事。
1月2日晚間,*ST重鋼發布公告稱于2017年12月29日收到重慶市一中院《民事裁定書》,裁定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公司股票將于1月3日上午開市起復牌。公司預計,本次重整事項產生的重整收益凈額預計為20億元左右,將對公司2017 年度的凈利潤和期末凈資產由負轉正產生積極影響。
(二)上市企業收到政府補助處置“僵尸企業”
近期已有10家左右的國企上市公司公告收到處置“僵尸企業”政府補助,主要用于職工安置,補助金額通常在千萬元至上億元不等。記者注意到,這波始于2017年上半年的“僵尸”處置補助,從2017年12月開始加速發放。而這正符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以處置“僵尸企業”作為重要抓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加速推進。
截至目前,公告收到處置“僵尸企業”補助的上市公司包括:經緯紡機、中鎢高新、深康佳A、五礦發展、洛陽玻璃、際華集團、一拖股份、凱馬B、*ST嘉陵等。其中,經緯紡機是在2017年3月10日和2018年1月5日兩次公告收到職工分流安置補助,金額分別為1.17億元、3705萬元;際華集團于2017年12月21日公告收到的(處置)僵尸企業補助資金亦高達1.06億元。
際華集團則在2017年12月21日公告收到高達1.06億元的“僵尸企業”處置補助。際華集團相關人士表示,該補助針對的是集團旗下個別企業,原因則為“歷史包袱”。“我們最早的一家企業主體已有上百年歷史了,其背后的離退休人員遠遠超過在職員工,歷史包袱特別重,這樣的成本負擔之下,造成經營結果不太好的情況,所以才會有(處置)僵尸企業的補助。”上述人士稱。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4月27日,國資委總會計師沈瑩在內部視頻會議上就曾表示,處置“僵尸企業”和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是推進央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的重大舉措,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國資委將優先考慮中央企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及相關改革的成本,研究出臺相關補助辦法和配套政策。
沈瑩強調,中央企業的“僵尸企業”處置及“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補助資金,都是費用性支出,是國家專項補助資金,中央企業要認真做好資金申報,加快工作推動和預算執行,管好用好補助資金,充分發揮資金效用。
實際上,除了僵尸企業補助資金的發放外,近期,國企紛紛加速了對旗下“僵尸企業”的資產剝離工作。
中國長城也在2017年12月表示,為更好地清理退出“僵尸企業”,充分提升公司資產的整體利用效率,公司決定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湘計長島電腦設備有限公司100%股權。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三方面下功夫。要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顯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國有經濟工作主線,傳統行業將加速出清。”
(三)河南首架本土經營性租賃飛機落地鄭州
2017年12月28日上午,一架剛剛下線的空客A330—300雙通道寬體客機,從法國圖盧茲起飛,歷經11小時的空中飛行,橫跨歐亞大陸,緩緩降落在新鄭國際機場,在完成保稅租賃入關后,交付祥鵬航空啟用。這是中部地區首單SPV結構飛機租賃項目,標志著河南首單飛機租賃項目成功實施。
這架空客A330—300雙通道寬體客機是由中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中原航空融資租賃公司以保稅租賃的形式從法國進口。這是繼該公司9月20日成功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注冊成立河南省內首批10家SPV公司后,河南航空產業迎來的首單飛機租賃業務,同時也是河南第一單由本土團隊完成的飛機租賃業務。
2017年9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專項規劃(2017—2025年)》,明確提出發揮航空港實驗區國家戰略平臺優勢,完善財稅支持政策和通關等配套支撐條件,支持本土飛機租賃企業發展壯大,集中要素資源促進飛機租賃業集聚發展。
中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作為推動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實施的重要平臺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優化的重要力量,搶抓政策機遇期,經省政府批準,發起設立中原航空融資租賃公司,積極與航空公司、飛機制造商、金融機構以及各有關單位溝通協調,在百余天的時間圓滿完成了首單飛機租賃的各項工作。